高铁动车,轻轨地铁,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制造
推进国内纤维复合材料模压技术及制品开发的持续创新
——中国复合材料模压工艺及车用轻量化应用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纤维复合材料是一个拥有巨大市场的产业,全球车用轻量化因绿色能源,车用燃料标准和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推进了车用结构件和零部件大量采用轻量化塑料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我国也不例外。近十年我国车用复合材料大量采用在高铁动车、轻轨地铁,乘用车(轿车,客车,专用车和装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4个方面。
我国已成为车用轻量化复合材料的制造大国。
随着国家的进入了国际市场,为总结推广我国纤维复合材料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成果,5月26日至28日,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玻纤复合材料网、不饱和聚酯树脂网等在郑州香缇湾酒店共同主办了这次会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委员会,河南汽车轻量化研究院,中材科技研究院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主题“车用轻量化复合材料”引起了上下游相关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关注。来自全国和海外的300多家单位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内著名的客车企业郑州宇通公司及其轻量化配套的郑州翎羽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南华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满腔热情欢迎全国各地来宾参观指导。从郑州到焦作沁阳,一天的现场交流活动,使代表们深受感动。翎羽新材料公司总经理王红立,华唐公司董事长李向才,对同行敞开胸怀,传经送宝,深表感激。翎羽和华唐公司认为,我们要的是行业的发达,产业的提升。“独木不成林,万紫千红才是春”。
这次大会围绕车用轻量化,在市场开发、材料创新、模压工艺、智能生产、助剂应用、阻燃标准等6个方面组织了15个专题报告。这些报告有:;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祝海峰的《汽车复合材料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河南汽车轻量化研究院吴海宏教授的《长纤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结构工艺一体化设计》;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车身附件室副主任黄威的《复合材料在客车上的应用》;淄博鲁凯树脂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金应禄的《韩国汽车复合材料的应用介绍》;
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模压专业委员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匡伯铭的《湿式模压成型WCM与一分钟固化成型DFCM》;欧文斯科宁复合材料(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热塑产品应用开发技术经理谢孝勋的《LFT工艺玻璃纤维的选择及工艺过程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金陵力联思树脂有限公司SMC/BMC应用研究经理吴飞的《SMC作为汽车轻量化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和遇到的主要问题》;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李大永的《一种新型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形及应用展望》;河北浩正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琪的《复合材料发动机部件设计关键及研发程序》。此次会议在装备创新,自动化技术方面,厦门泰田、福建海源、江苏诚盟、重庆江东等装备公司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广东百汇达公司还就SMC/BMC产业园的招商引资成果做了详细的介绍。
这次会议是车用复合材料界,热塑、热固复合材料两大行业的盛会,会议还专门组织了200多个上下游企业,进行互动交流、专业互通、对接合作。专为宝马配套的热塑复合材料车用零部件的温州俊尔公司代表对会议报告和交流深受启发,其企业轻量化零部件进入全球配套市场,提供了资源和新技术。
这次会议开得热烈充实。会议开始和结束,主办方单位中国复合材料网于珍总经理、。开幕式上于珍谈到,来自热塑、热固复合材料企业及材料装备企业,来自轻量化设计的科研院所走到一起,是一次复合材料向车用轻量化的会聚和进军。她谈到,
我国车用轻量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大量采用玻璃钢及其复合材料。
当年的北京地铁、上海地铁、从车头到内饰件;当年的上海客车以及后来居上的宇通,金龙客车的前后包围件,空调罩和内饰件。
从2010年到现在,车用轻量化延伸到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
当前国内外市场发展迅猛的新能源车辆,包括新能源乘用车、专用车、大客车等,涉及轻量化的复合材料制品有车体及内饰件、电池基板和支座、SMC充电桩等十分火热。当今沿着我国走向海外的高铁动车的技术成熟,发展迅猛,得益于当年的长客、四方、唐山、浦镇等在轨道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原始创新。她指出,
对于轻量化用复合材料,随着大批量、标准化进入交通领域,SMC, BMC,GMT,LFT-D大大带动了我国热固、热塑复合材料成型技术和装备化发展。
会议结束前,。他说,来这么多上下游代表,来这么多热塑、热固复合材料企业代表共商车用轻量化,说明我们的产业面临大好时机!大会形成了一个轻量化复合材料用于车辆的创新交流大会,上下游配套的对接合作大会。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要向车用系统轻量化迈进。系统轻量化是把实施轻量化的对象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考虑,从而找到最佳轻量化方案的过程。我们复合材料行业大有文章可做,也是我们复合材料产业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的又一个热点和重点。。他指出,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批准了“十三五中国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纲要”,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鼓励。他说,国家提出对复合材料重大科技项目将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我们不能满足现有发展沾沾自喜。他指出,当前整个复合材料行业规模经济企业较少,极不适应我国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市场出现的一些低水平重复现象,“小而散”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我们必须尽快走出这个误区,
靠人才集智强业,靠标准质量立业,从做强中做大我们产业。
(文章来源:赵鸿汉《市场信息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