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龙世界
初到坦桑时,看到大街上裹着几块或红或蓝格子布的人,耳朵上大大的耳洞,手里拿着一根木棒,腰间一把红皮套的砍刀,脚上穿的是像车轮胎改造的鞋子。感觉很神秘,不禁好奇,这是什么人啊?
问当地人,说:这是马塞人。他们居住在遥远的北部,是非洲著名的土著少数民族,现在坦桑各地都很常见。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物质文明也让这些土著民们开始向往美好的生活。我这次有机会,去到了东非的一个马塞村落。
那远处的木栅栏,是一种神秘的招唤。
一点惺红,一根木棒,在枯黄色的原野上,分外鲜明。
我来到了这个村落的村口,村子里的男人们都已经出来了。看这列队,是要打架?
接着,阵型突变,嘴里唿哨着、高和着、哼唱着......
穿着那轮胎样的鞋子跑跳,这是他们独特的欢迎仪式。
仪式过后,我正式进入了这个村落。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些由牛粪、树枝、茅草做的房子。
这个马塞人本来要出来的,看见我在拍照,竟然在那里友好的等着我拍,这很不多见。
妇女们也列好了队型,开始了那一甩腔一高声、一低吟一浅唱的歌声。后面蓝色的布幌下,是一个个牛粪堆。
看看她的耳朵及耳环吧。
男人的队型,只能男人站在这里照相。他们让我一起跳,我很不理解。刚从一篇文章里才知道:“弹跳力,对马赛人来说是至关重要,。马塞女人地位相当的低,必须嫁给跳得最高的马塞男人。同样,在选酋长的时候,跳的最高的马塞男人无疑能得到更高的分!"
终于走进了那个看着就很神秘的"深宅大院"——牛粪茅草屋。
这里是马塞旅游经济的一个代表村落,接待能力很强,几乎个个马塞人都可以讲英语。
他在自己的家里,向我娓娓道来关于这个村落的故事。这里一共有3户人家,人口195人,主要以牧牛牧羊为生。现在第三产业旅游搞得不错,收入还可以,所以,小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上"幼儿园",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去城市里继续读书。他们也懂得"知识就是力量"、"英语可以赚钱"。
屋子中间这块,是做饭和取暖的地方。在这昏暗的4平方左右的空间里,烧木柴、眼睛被炝得辣辣的、直想流眼泪。
一边适应,一边和这个马塞兄弟聊天。马塞人的早餐是用清晨刚挤出来的新鲜牛奶,配上在牛的脖子上割开的一个小伤口流出的新鲜牛血,这大概是最原始的“牛奶伴侣”了。而晚餐,他们通常吃几片烤牛肉,这是他们最美味、丰盛的食物。马塞人食量不大,身材又高又瘦,但体力惊人。
这道光在我刚进到房子的时候,没太注意,后来慢慢发现,这是房间的主要的源,来自于房顶的一个采光孔,时间不同,,射进来的角度和位置也不同。
光源照射的地方是一个床,树枝和茅草上面铺着牛皮。旁边竟然放着可乐。
这房子看来还不算矮!
出来后看这院子里,地上整齐的戳着一排双刃枪,如此不便携带,肯定不是要出售的纪念品。估计是夜间用来防御动物侵袭的武器。
马塞人的羊圈
。
羊圈旁的小草房。看了一眼,大概是羊圈值班室吧。
这座辉宏的建筑就比较神圣了,前文中提到过的——幼儿园。
我的到来,似乎活跃了课堂气氛,但是也打扰了正常的上课秩序。
美丽且原始的马塞女教师,背着一个哺乳期的孩子。那小孩虽然不会说话,但看着我这个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也抛出了探求的目光。
在孩子羞涩而好奇的目光中,我踏上返程。东非马塞村落,一个原始的民族,一种自然的生活,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