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红在中国的“90”后调酒师

红在中国的“90”后调酒师

  • 2019-06-06 08:24:44

  • 朋克风的黑色夹克,放荡不羁地摆弄二胡,黑白色调映衬下一张硬朗却又颇显稚嫩的脸。想象不到的是,在闲暇时光的他,居然喜欢拎着淘来的紫砂壶泡在老北京茶馆,和志同道合的人聊聊传统文化,聊聊热映的电视剧《红高粱》。如果你肆意地认为他是一杯刚烈的伏特加,那么你真的错了,久挥不去的佳酿更适合形容他。



    北京王府半岛酒店 Jing酒吧经理兼首席调酒师  张子瑜


    酒精对于青春的心脏本就带有鸦片般的幻觉与刺激,但不同于年轻人对之的沉迷痴醉,24岁的他对于酒的理解有着另一番解读——高雅的艺术品。打趣地说,是创意一款带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国际范儿饮料。


    一壶杭州龙井、一套景德镇茶具、几片用心摆放的新鲜玫瑰花瓣——以茶会友,算是我们在王府半岛酒店Jing酒吧的开端。


    最亲密的启蒙老师

    在调酒的道路上,父亲是张子瑜最优秀的启蒙老师。在他16岁时,曾在国外从事10年餐饮经理人的父亲回到中国。由于接触过国外先进的餐饮理念,以及看到调酒行业在中国正处冷门的情形,父亲“预言”调酒行业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前景,于是建议儿子成为一名调酒师。


    而张子瑜,出于对调酒的新鲜与好奇,尝试的迈出了第一步。他把所有的调酒知识学的非常扎实,甚至刨根问底。为了弄清楚酒精与原料的关系,作为一名文科生的他硬生生的追着大学教授把酒精生成原理的公式推导了一遍,并深深的印刻在脑子里,张口就来。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只说了一句“因为我喜欢,我就一定会弄清楚。”


    调酒初体验

    从南开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他顺利的进入天津第一家丽思卡尔顿酒店工作,由于表现优秀,酒店支持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一场音乐鸡尾酒会。周杰伦的《迷迭香》响起,张子瑜和舞伴一起跳起一段炙热如火的伦巴舞蹈,在火辣灵动的舞蹈瞬间调制一杯充满中国上世纪风情的鸡尾酒。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一种从未尝试过的表演方式,甚至是一首自己谱的曲写的歌——为了呈现一场惊艳的音乐鸡尾酒会,他愿意做任何新的尝试。




    不平凡之路

    2014年作为中国冠军赴瑞典参观绝对伏特加酒厂,2015年作为朗姆酒比赛冠军去古巴哈瓦那参观学习,2015年底在香港金酒比赛获得港澳第二名的成绩。如果你曾惊诧于他年纪轻轻就包揽了众多奖项,那你更会讶异于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风俗的深刻理解。自愧弗如,相比于他,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才算是迂腐陈旧。


    《腊梅》——他最得意的调酒作品,源于他最喜欢的《梅花三弄》。“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也许多数人对于梅花的赞颂仅仅停留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但他却引用了唐·黄蘖(niè)禅师《上堂开示颂》 中的诗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作为2014年绝对伏特加品牌调酒师比赛上的开场白。 “瑞典人天气越冷就越会喝伏特加御寒,这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梅花。”



    获奖作品 《腊梅》


    伴着古筝版的《梅花三弄》,他的调酒表演逐渐铺展开来。“接下来,请大家闭上双眼”,令全场人吃惊的是,他居然真的拿出了一束鲜艳欲滴的腊梅放在所有人眼前,娓娓道来一段关于“梅兰竹菊四君子”的佳话。闻古乐,品美酒,赏梅花,梅子酒与伏特加的奇妙交织碰撞,似乎以最轻柔的方式冲破国内外调酒师对于经典鸡尾酒的所有限制和羁绊。他的调酒展示打动了现场的评委,也因此拿到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冠军。


    凭借此次获奖,张子瑜得到了去瑞典绝对伏特加酒厂参观学习的机会。对于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他而言,斯德哥尔摩成为与国外文化的第一次相遇,又一个充满意蕴的作品呼之欲出。 回国后,他立即找到孔子的后人题字“远方”,并以此作为下一个参赛作品的名字。现场他高举字画,向在座的外国评委诉说一段久违的“远方”记忆。在把调酒作品呈现给评委鉴赏之时,他缓缓拉奏起二胡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所谓用心即可感,可见成功不是偶然,而在于一份真心。




    旅行中迸发的灵感

    虽然外表光鲜华丽,却不免有质疑声入耳。“调酒师里二胡拉的最好,拉二胡里调酒调的最棒。” 面对他人的嘲讽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坚持,依然用不断迸发的灵感创作着独一无二的调酒作品。灵感有时来源于梦境,来源于听到的一首古风曲,也会来自在于一段独自旅行。


    杭州和丽江是他最喜欢的两座城市,每年休假时光他都想在这里度过。静赏阳光,细品人生。灵感突袭心头时,他会为自己或是萍水相逢的朋友调上一杯“纳西姑娘”。杯触唇,酒入喉,在迷醉间仿佛与心爱的姑娘在舌尖悱恻缠绵。这就是他调制的酒,独特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其中难以割舍的情调。


    调制一杯文化鸡尾酒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般“90后”所没有的责任与担当。“我喜欢向客人和朋友分享关于酒的文化,而不是简简单单递给客人一杯酒就完事儿了。”也许你会戏谑道:动不动就谈责任谈理想实在是“又红又专”。的确,我们不应装模作样声扬高举旗帜,但在内心深处确实需要一份信念支撑。“就像咖啡文化在中国铺开一样,调酒文化也可以在中国生根发芽。”酒在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渊源,但是调酒文化却刚萌芽不久。在张子瑜眼中,酒是精神寄托的载体,调酒混合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几种酒,同时也是几种文化。




    他会为了调制一款中国风新酒而跑去当地调研食材;会为了紧追潮流而和国外同行争论不休;会为了一个配酒的小碟子而不计成本的变身“淘爷”。他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酒水知识,反而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普及讲解,因为他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传递酒文化的机会。对于未来,张子瑜还想尝试更多的中国风鸡尾酒:“醉红尘”、“千秋雪”、“南山南”……和更多的客人、朋友分享酒的乐趣。


    传统与时尚的天平拿捏的恰到好处,年轻却不失深度,一层层揭开张子瑜的神秘面纱,才会发现,起初的“90后印象”显得过于肤浅。 甘愿守护内心的一隅意境天地,张子瑜不落窠臼的徜徉在调酒的江湖里,颇像一位风骨犹存的侠客——调酒也可论英雄。


    以上内容来自名厨全媒体原创 ,转载请回复“授权”取得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十分感谢!


    编辑 / 张湘怡

    摄影 / 于振明



    1522  10款炸物常配调料汁

    1532 《好先生》的惠灵顿牛肉,到底有多牛?

    1533 空气:甜品界的隐形魔法师

    1534 牛肉除了煎、烤、炖还能怎么做出彩?

    1535 Francesco:世上没有笨厨师只有好厨师

    1536 蒋应荣:其实,我不喜欢厨师这一行

    1537 揭秘:顶级肉房大厨的庖丁解“猪”秀(附菜谱)



    ↓↓ 名厨 全新改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