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园林中,如果说拙政园名气最大,那留园是不是要仅次之?因为拙政园规模最大,留园次之。拙政园占地有将近八十亩,留园则是三十五亩,其它园林占地也就是十几亩。留园最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比拙政园晚了三朝,整整七十年。为什么三朝居然耗了七十年?因为其间有一个长命百岁的嘉靖皇帝。苏州园林中还有比拙政园和留园历史更久的,狮子林和网师园都历史更悠久。
按照记载,这座留园初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园主叫徐泰时。徐泰时祖上是明中期弘治朝的内阁首辅徐溥,辅佐明孝宗朱祐樘开创“弘治中兴”,是明代政绩卓著的首辅之一。徐溥曾偶得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退休时赠予同事李东阳,传了下来。这个徐泰时算是出身于官宦人家,而且是有文化的官宦。徐泰时万历八年中了进士,第一个岗位是工部营缮总事,第一份工作是修缮慈宁宫。万历皇上朱翊钧登基时只有十岁,宫女出身的生母李贵妃便住在乾清宫照顾朱翊钧。朱翊钧长大后,徐泰时受命重修慈宁宫,以便已称慈圣皇太后的李贵妃离开乾清宫搬去慈宁宫居住,李贵妃住进慈宁宫后号称自己是九莲菩萨化身。
徐泰时随后主持建造万历皇上的寿陵,就是明定陵,这是迄今唯一被发掘的明陵。因为营造皇家建筑有功,徐泰时被擢升太仆寺少卿,就是太仆寺的二把手。太仆寺一把手叫太仆寺卿,是九卿之一。
这徐泰时是建筑师,属于工程技术人员,性格秉直,得罪了朝中某人。这个某人在皇上面前说了徐泰时坏话,万历帝将徐泰时遣送原籍苏州听候发落,但最终并没怎么发落他。徐泰时有建筑师的能耐,回家后就把家宅搞了扩大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造非凡园。竣工后,取其名为“东园”。徐泰时结交并不十分广泛,多是与同科进士为伍。这样的朋友包括江盈科和袁宏道,都是附近的县令。他们都曾留有夸赞东园的文字。江兄写了一个《后乐堂记》,袁兄则是作有一则《园亭记略》。
徐家之后,东园渐荒。直到清乾隆末年,当官不爽的苏州郊县人刘恕盘下东园残渣余孽,重盖成新园,取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善书画,喜收藏,保留了东园的文化特色。他对重建的园子颇为得意,自称“寒碧主人”。他还邀来同好者住在园里,早晚切磋书画古籍。这还是不过瘾,不能将这么好的一座园子深藏不露。他便在道光早年开门放公众参观,引起极大轰动。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咸丰年间兵乱中,寒碧山庄被毁。
直到清同治年间,有一个常州人在浙江做按察使,叫做盛康。这个盛康也有文化,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进士出身,做官曾达知府、知州、布政使什么的。他肯定是年轻时游过寒碧山庄,所以退休后就跑到苏州全款买下寒碧山庄残园。盛康重建宅园,还在光绪年间扩大范围,取名留园。留园后由盛康之子盛宣怀继承,其后又有盛宣怀之子盛恩颐使用,但在战乱中遭大破坏。我们现在看见的是1953年新中国收归国有后重修的新园,恢复的是盛康时期面貌。
1950年代初,留园是和拙政园同一批重修的,又同时交给苏州园林管理处统一管理。因此,留园是和拙政园一起公布在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也是第一批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州古典园林。
盛康重建后,意恢复古刘园之盛,乃保留刘园之音,改称留园。和盛康做过同事的书画家吴云为其题字“留园”。
上面坐北朝南的这座门应是当年刘园之门,不知是否当年就这么低调?虽然可见里面有三间门厅,可这门就是一座简单的随墙门。门厅两边的倒座房向南延伸,在门前围出一个小广场。这里两座倒座房不是常见的八字影壁,而是更像门厅的双阙。双阙在过去可是皇宫建筑才有的,西汉未央宫、唐代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午门都是有双阙的。
现在的入口正门是在盛康扩大部分重建的,和过去徐泰时的东园没什么关系,甚至和刘恕的寒碧山庄都没什么关系。门厅并不是制式大门,门厅里立着一面仿紫檀木雕立屏。
立屏正面有留园全图,上面挂“吴下名园”横匾,出自清末文学家俞樾的《留园记》。俞樾是道光三十年进士,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章太炎和吴昌硕都出自其门下。匾上落款是顾廷龙,他是曾做过上海图书馆馆长的苏州人。俞樾的《留园记》写在立屏背面,寓居苏州的当代书法家吴进贤先生所书。
这应该是叫做门殿,两边是庑廊,围起来的不应叫门庭了,它是徽派宅院中的天井。这座门殿算是内门,中置一面木屏,那这就是一座屏门,用来遮挡外部视线。屏门式门殿本已很特别,它还有更特别的地方。别管那个和我互拍的男人,你注意看那木屏上,并无大幅面的画作,而是挂了四扇挂屏画。很特别吧?再走上去细看一眼。
这是四幅双雀春花图,鄙人且为其胡诌四句歪诗:红梅白梅牡丹雍,双雀驾翔春风东。未闻石下鸣春蛩,但寻枝上暗香浓。
再仔细看,这居然是四扇粉彩瓷画!在门厅屏上挂这样四扇粉彩瓷屏,凡荡荡世界仅此一处。一进门就让你眼前一亮,喊一声“哇塞”。你肯定第一反应就是此园绝不一般。这四扇屏乃东园残余?寒碧山庄遗存?盛氏留园故旧?若都不是,那就是苏州重修留园时所挂。当年主持留园修复的仍是那位老中医汪星伯先生,你可见汪先生之审美情趣绝非凡人可比!
向左手一拐,是一座过厅。
这就是一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敞厅,后金柱装隔扇屏。这叫夹纱隔扇,隔扇上也有四幅字画。屋前叠石植树种竹为景,至秋有梅妒菊羞的桂花香。
清早期刘恕建寒碧山庄后,因喜字画收藏,便寻得古人法帖勒石上墙,成为园中特色之一。后代园主仍袭此风。园内各处都有这样的法帖刻石。
看看这一块石,东晋王羲之的《知问帖》和《阔别帖》。
过了此过厅,即进入一条回廊。此回廊于园中蜿蜒回转,延绵不断,连接各处楼台亭阁。留园回廊总共有七百米,仅次于颐和园长廊。游廊走到蜿蜒处,做一个小天井,然后在此造景。
贴墙砌树池,种上一棵柏,再栽上一株山茶,墙上嵌“古木交柯”额石。交柯就是枝杈相错,交柯之木站东西,西有山茶东有柏。倚墙靠石看暖阳,任尔东西南北风。
园中多有这种以蜿蜒的回廊做出天井,然后叠石植树置景。下面这处“花步小筑”也是如此。
额石花步小筑和题注是清代学术著名的乾嘉学派代表人物、和顾炎武齐名的钱大昕所书。当年刘恕寒碧山庄中有多处钱大昕题字。小筑就是小巧的建筑,一定要精巧、雅致、清幽、宁静,否则就只能称小圈。花步当然是说一步一花,移步成景。沿回廊踱去,果然如此。
回廊中有很多漏窗,一来为采光;二来也是置景。看看这个。
窗外小天井中栽一株山茶,花放时,观窗即是赏画。这个叫做框景,园林中以建筑框架、门窗框架做画框,观其外之景。这被框之景即可似此人造,亦可纯借天然。再看一处。
此处窗上有十字海棠棱花,窗外之景便颇虚幻。这个叫做漏景,框景察形,漏景观势。你看,中国美术理念是不是博大精深?只借助一面小小的漏窗,就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表现方式,既有明暗对比,又有虚实对比。
留园中的这种置景方式千变万化,上面是框在前,景在后。再看看下面这个,你如果站对了位置,就会看见景在前,框在后。这也可以称作是框景。
这是以一盆红梅为景,以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敞开的正面为框。佳晴,宋代曾几咏雪霁有“三白自佳晴亦好,诸山粉黛见层层”。喜雨,宋代杨万里咏好雨有“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宋代陈杰咏快雪有“夜光吟屋炯无卢,晓色梅檐重粲然。芒端残腊洗晴雪,花底好春回隔年”。佳晴、喜雨、快雪相叠,一年轮回也,喻此处四季都有美景可赏。
再看一处以门为框的。
门楣上额石写的“东山丝竹”是一个典故。东山乃古会稽之东山,丝竹就是古代乐器,琴琵笛箫。东晋名人谢安曾在东山隐居不出,在山中四处飘荡,还随处奏乐,颇悠乐,自赞“此去伯夷何远”。有文简唾其“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忧”。后谢安四十岁出东山,这是成语“东山再起”的出处。出山后,谢安指挥八万东晋军在淝水一战打败苻坚的百万前秦大军,奠定了南北朝二百年基础。后来人们把隐居奏乐称作“东山丝竹”,乃神仙一般的生活,但隐含一丝怀才不遇的无奈。
从月亮门可见门内竹林、小路和一座仙居。外墙的白色和门内的远景构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与前面暗屋亮景的对比正好相反。进去探一下那座仙居。
居然是一座菩萨庙,神龛上是一尊自在观音石像。上挂“贮云庵”横匾,落款是陆润庠(念祥),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状元,曾做过国子祭酒。贮乃积聚之意,贮云处即为仙境乎?宋代陆游有“庭旷多延月,斋空半贮云。松声行路共,泉脉近邻分”。你肯定记得《红楼梦》大观园中有一处幽尼佛寺,就是妙玉修行的栊翠庵。此贮云庵类似于栊翠庵,家中寺。这是清晚期盛康在留园中新增的建筑,无论谁在此修行,盛家老太太都可以在此拜观音。
上回说“如此秀丽园林中,一定要有两位温润的江南女子,才更显婀娜”。月亮门画框中走入两位女子,古园美如画,人在画中游。
月亮门上挂“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门匾,落款是当代书法家苏局仙。“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出自《庄子·秋水》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其中是惠子与庄子关于鱼乐否的对话,喻勿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世人皆知。
题此匾是因为这里是一座临水方亭,可以观鱼。你看亭中那桌面,似是一块青石板?不是,这是明清皇宫的墁地御窑金砖。这些金砖御窑就在苏州郊外,金砖出厂检验不合格的次品就流传到民间,苏州园林中有很多这样的次品金砖做桌面。这些金砖窑现在还有出产,用于故宫和其它皇家建筑地面修缮。
坐于此亭中可以观鱼,亭前被观之鱼住在一个水池中,叫做浣云池。这名字很有意境吧?姑苏山下碧水畔,西施浣纱我浣云。越女江头自浣纱,道原偕仙共浣云。
三石中间最高者为冠云。冠云峰布满孔窍褶皱,面面玲珑,正合白居易所赞:精神欺竹树,气色压亭台。岌嶪形将动,巍峨势欲摧。奇应潜鬼怪,灵合蓄云雷。黛润沾新雨,斑明点古苔。此冠云峰乃江南三大奇石之一,也是其中最高大者,另外两座是上海豫园玉玲珑和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绉云峰。传说此冠云峰本为宋徽宗花石纲石料,运输途中落于河中,至明代被人从河中捞出。直到盛康得寒碧山庄,重建为留园时,此石才进入留园。
古人尚石颇有佳话。说北宋书画家米芾在宋徽宗崇宁年间上任无为军知州,到了州衙,见院子里立着一座奇妙的太湖石,便说“如此奇石怎能不拜”。令师爷摆香案设供品,取来官袍玉笏,更衣持笏拜将下去,从此管这奇石叫做“石丈”。自此,天下若有奇石,就会被称作“石丈”。米芾如此怪诞行为传了出去,免不得被人笑为痴。连乾隆皇帝都取笑他“元章磬折何妨癖,奚事当年白简陈”。说知道你米芾爱石,可是拜就拜吧,何必还持笏啊?米芾的米实应为芈,古楚王族,火神祝融八姓之一。芈族多有著名文人,芈屈(屈原)、白居易都是,还有这位米芾。
浣云池这里因有冠云峰,盛康就环绕其周围建屋搭廊,做成了一个庭院。庭院中心是浣云池,池西是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亭,池东是贮云庵西墙外回廊,廊中间搭一架歇山顶做成一亭。亭中廊璧上嵌“清泉洗心,白云怡意”刻石。北宋理学家邵雍有“人多求洗身,殊不求洗心。洗身去尘垢,洗心去邪淫”。唐孟浩然有“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浣云池东北角也有一亭,以石为名称作冠云亭。
上面图片中可见池北是庭院的后罩楼,也是以石为名称作冠云楼。冠云楼很奇特,它的正房是面阔三间的二层楼,楼上是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正房东西两侧各有连体的二层楼,面阔一间,灰瓦单檐硬山顶。这两座小楼进深比正房小,但是后山墙是和正房连在一起的,从正面看上去,它俩就比正房缩进去一些。这两座楼叫做靠山楼。靠山楼很少见,如果是单层正房两侧带小房,那小房叫做耳房,所以这里的靠山楼也可以称作耳楼。
浣云池这里是最讲究的中式庭院,中间有水,南北有屋,东西有廊亭,而且北房是一座楼。古代风水讲究南低北高顺山建房,前面有水。在平地上没有山,就要逐进院加高基座;没有多进院就要像这里一样,在北面盖高楼,叫做后罩楼。
这是一块沉积岩,其上有一条鳕鱼化石,因此称作鱼化石。盛康将此罕见的鱼化石嵌在墙上,和一幅画的意思相同,因此为它配了匾联。匾上写着“仙苑停云”,云雾缭绕的仙境。楹联:鹤发初生千万寿,庭松应长子孙枝。出自苏东坡,这是一副拜寿联,为什么挂在这里?盛康曾在此做寿?
庭院南侧是坐北朝南的一座五间大屋,抬梁灰瓦单檐卷棚歇山顶,四周有檐廊。进去看看。
明间做客厅,后金柱间做背屏,上挂“林泉耆硕之馆”。林泉意为隐居之处,唐李白赞谢安曾有“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诗句。“耆硕(念奇烁)”即耆年硕德,意指德高望重的老大爷,出自《晋书》中“耆年硕德,德侔尚父”。题者为近代文学、书法家汪东。背屏上是晚清文学家俞樾所撰《冠云峰赞有序》,落款是“三韩惠荣书”,惠荣是晚清书法家,辽东三韩人。背屏两边后金柱还挂有一副楹联。次间后金柱间装苏式镂空木刻月亮门罩,非常华丽。
浣云池庭院前后左右都是“冠云”主题楼台亭阁,兼有祝寿歌德之言辞。这里是盛康专为赏那冠云峰石所建,而且他一定是在此办过七十或八十大寿庆典。
盛康爱石,从过去文征明故宅搜罗来不少奇石,在寒碧山庄时期传经堂旁院子里堆了五堆儿,称其五峰,还在其间有意种竹无心插柳。
那座寒碧山庄的传经堂在徐泰时的东园时期是三开间的后乐堂,就是前面说的江盈科《后乐堂记》所记。刘恕建寒碧山庄时期扩建成五间。盛康将其重修后,成了留园内最大的厅堂,即为正厅。
此大屋坐北朝南,下有二尺高基座。留园不像拙政园,留园的厅堂前很少有出阶踏垛,此大屋前是有一路叠石踏垛的。基座上建屋,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正面明间次间各开六扇六抹隔扇门,最高规格的隔扇门。稍间实体墙封闭,墙上开隔扇漏窗。前面那张漏景图片即是在此屋所得。此屋最初三开间时,上面应是歇山顶,四面有檐廊。扩建五间后,檐廊封闭做了稍间,上面改成抬梁灰瓦单檐硬山顶;正面明、次间加飞椽使屋檐前伸。不施斗拱时,可以加飞椽使屋檐加长,但加长有限。进去看看。
屋内青砖墁地,上面不是彻上明造了,装了海墁天花。屋内通过檐柱和金柱间增柱隔出功能区,在明间和次间是一个大客厅。后金柱装隔扇屏,明间做成了一个类似神龛的小暖阁。
暖阁内是主宾座位,标配的条案、高几、方桌和太师椅。背屏上挂四扇屏,屏上是马锡藩所书王羲之《兰亭集序》,这个马锡藩曾做过几天民初汉中知府。暖阁后金柱间挂“五峰仙馆”横匾,落款是清末文武兼备的书画家吴大澄。金柱上挂的楹联是盛康新屋落成时友人的贺新居帖子。
这座五峰仙馆的木结构和内部家具都是楠木的,所以也就被人称作楠木大厅。看它的那些椅子,主宾座位和陪同座位都是一样的,全都是扶手很小的玫瑰椅。其实大户人家主宾座位还是用太师椅的多,南北方都是这样。客厅中央摆的大理石面楠木圆桌和六只楠木圆凳是餐桌,不应摆在这里,应该是在住宅区的某座餐厅里。若是要在此厅摆宴,只应在开宴时摆出来。
因为前面开了三间门,全开时,屋内采光非常好,并不昏暗。
屋前庭院中也叠起一片太湖石,还做成五个小山,说假装是庐山五老峰,这也是此屋称作五峰仙馆的出处。坐在屋内即可通过敞开的前门观赏那片假山。
后金柱的六抹夹纱隔扇屏将屋内分成前后厅,前厅是大客厅,后厅明间摆了一副方桌扶手椅。后厅西稍间侧山墙下立着一座大理石插屏,石径一米,其上有奇妙的花纹,像是一幅山水画,称作“雨过天晴图”。那个地方光线太暗,没有图片呈示。留园有三宝,其一是浣云池中的冠云峰石;其二是冠云楼中的鱼化石;其三即是这座大理石插屏。
除了正厅五峰仙馆和大屋林泉耆硕之馆,留园中还有一些独立厅堂,比如冠云楼和贮云庵。其它还有一些厅堂,看看下面这座。
进深一间,青砖墁地,彻上明造。明间后檐枋下挂“涵碧山房”纸匾,落款是香禅居士,这是晚清书法家潘钟瑞。室内摆黄檀木家具,明间是餐桌配六只青花瓷绣墩。石头或者瓷质鼓形坐墩很凉,老爷或者太太坐下之前,会走过来一个丫鬟,在那坐墩上铺一块绣花绢子,因此这种坐墩叫做绣墩。这是一套餐厅标配。次间是小客厅,墙上挂字画。
一副荷花图,另一幅是宋代杨万里的两首咏红白莲七言绝句。
涵碧山房是盛家宴客厅。你看这屋内布置想起了什么?是不是现在高级餐厅里的高级包间?中间是餐桌,周围有沙发和椅子供客人餐前聊天餐后喝茶。现在高级餐厅就是从留园涵碧山房学来的这套布置!
涵碧山房旁有一小楼,楼下是一敞轩。看看敞轩内。
敞轩内是小憩饮茶处,后枋挂“恰航”匾。唐代老杜有“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诗句。匾下挂四扇屏,是四幅山水亭阁渔翁图,居然是青花瓷画。大门口门殿屏门上挂了粉彩瓷四扇屏,这里又挂了青花瓷四扇屏,留园主人相当有情调。
此轩前是一座水池,正合老杜"白沙翠竹江村”之意。
池北山上有一座六角亭,它的六角攒尖顶翘脊也是高耸的嫩戗。
可亭这里有山有池,有树有石。站在此处观留园,正如白居易所叹: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飘然。你看,盛康老叟颇以白诗自得,于亭中自叹“可见碧池,可见厅堂;可见竹石,可见姨娘”。便称此为“可亭”。
水池之北是山上的可亭,相对的水池之南则有一楼。
楼下八角门上额石刻着“曲溪”。立此门下望弯曲水池四岸,你会不会想起宋人的“君家绿溪上,岸曲溪成涡。涡间石无数,水蹙相荡磨”?
北院墙下开辟了一块地,摆了许多盆景,叫做盆景园,取名又一村。盆景园中当然有很多盆景,最可看的是园中一角。那里挖了一个小水池,水池北岸是笋石堆砌的峭壁险峰,山上还插着迎客松,这是一个大型盆景。
留园虽不及拙政园地大,但主景布置有序,其间穿插小亭微台相对,颇显江南园林精巧雅致。曲廊肘弯处不经意也似构几处天井,就可以布置一处小筑,叠石种花便成一景。
鄙人只能在此略走一遍,若是苏州常住人口,定可常赏春来春去花繁叶茂;又秋去冬来叶红雪白,真是:吴下趣园晴昼春,疏篱曲廊松竹纷。南楼北亭绕水铺,东风西雨庭轩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