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周燕珉工作室”
微信:ZYMStudio
注:本文原载于《建筑知识 · 医养环境设计》
2016年第09期
每年的今天(9月21日)被定为“
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日
”。
阿尔兹海默氏症是最常见的失智症种类,其典型之起始症状为记忆障碍。病人会遗忘刚刚发生的事,而较久以前的记忆则相对在发病初期不受影响。
根据2015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世界上每3秒钟就会出现一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
2015年,全球痴呆症患者预计已达到4680万。我国患者预计已超过950万[1],是世界上痴呆患者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失智老人社会支持体系,其中,专业的护理机构是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中分析使用的调研数据均来源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工作室长期开展的全国养老设施调研的一手资料。结合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我们将为大家展现目前国内养老设施对失智老人的接收情况以及不同性质养老设施之间的差异。
1.
大部分养老机构能够接收失智老人
在调研中,当被问到养老设施能够提供服务的对象是否包含失智老人时,77%的养老设施管理者表示,该设施可以接收失智老人。
2.民办养老设施比公办养老设施接收比例更高
不同经营性质的养老设施对失智老人的接收比例不相同。民办养老设施的接收比例最高,为82%。这可能是由于民办机构为保证入住率,希望能尽可能多地接收各类有入住需求的老人。并且,可以看到农村集体办养老设施能够收住失智的比例较低,这可能与农村养老设施护理水平与能力有限相关。但由于统计中农村集体办养老设施样本量不够充足,该比例仅供参考。
1. 9.4%的入住老人为失智老人
从总人数来看,所有调研设施的入住者中,9.4%为失智老人。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养老设施对失智老人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许多处于轻度失智阶段、症状不明显的老人可能并没有在调研时被包括进来。因此,我国养老设施中失智老人的实际占比可能会高于9.4%。
2.民办养老设施中失智老人的比率更高
民办养老设施中,失智老人比例高达16.74%,是公办机构的两倍多。这可能是由于民办设施的费用相对公办更高,因而入住者多为有刚性护理需求的老人。而失智老人往往难于在家中看护,入住养老设施的需求较高,因此民办设施中失智老人比例较公办设施中更高。
Part 3
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设施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可以看到,各年代建设的养老设施中,能够接受失智老人的比例变化幅度不大。只有1991~2000年建设的设施接收入住老人的比例为65%,相对较低,而2001年之后逐渐升高。这可能是由于2000年之后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设施职能从针对五保、孤寡老人的福利赡养逐渐走向面向有多样护理需求的老人的专业照料。
同时,从养老设施经营性质方面看,1990年及以前建设的设施中,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设施均为公办;1991~2000年,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设施中开始出现少量民办机构;2001~2010年,两类设施比例基本持平;2011年及以后,民办机构成为接收失智老人养老设施中的主力军。
这一变化可能主要是由于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及地方大力支持民办养老设施的发展。而民办养老设施占所有养老设施的比率越来越高,也在我国失智老人护理方面承担着越来重要的角色。
目前,虽然我国养老设施中,可接受失智老人的比例较高,但养老设施中的失智老人比例并不高。绝大多数失智老人由家属照料,家庭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而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重度失智老人在养老设施中接受护理的比例很高,养老设施主要服务于失智老人,平均70%以上的入住者为失智老人,大大高于我国。
同时,从实地调研来看,当前我国许多养老机构专业性不足,硬件与服务能力有限。大部分养老设施无论是室内外居住环境、还是护理服务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失智老人的特殊身心需求。
未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失智老人还将以每年5~7%的速度快速增加[2],对各类专业的失智老人养老设施需求将进一步增强。设适合老年失智症患者居住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设施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2015年8月,WorldAlzheimer Report 2015
[2] 陈传锋, 何承林, 陈红霞, 等. 我国老年痴呆研究概况[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2, 34(2): 45-50.
调研数据来源说明:
本调研数据来源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工作室长期开展全国养老设施调研工作。该调研要求学生实地走访全国各城市的养老机构,根据客观观察和体验,结合对管理人员和居住者的访谈交流,填写相应的调研问卷并进行拍照记录和相关图纸绘制。自2012年至2014年期间,共计调研养老设施153个。
致谢: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273)的资助。
注:
文中所有图表均为周燕珉工作室绘制
微信编辑/徐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