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中部,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场所之一,崇奉全真派。长春观,就是以重阳祖师的弟子丘处机的道号长春子命名的,是著名的道教宫观,由丘处机的门徒于元代所建,以纪念丘处机在七十四岁高龄的时候,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一言止杀”的功德。
说到丘处机,我们最初知道他的名声,是因为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他与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合称“全真七子”。丘处机很得元太祖推崇,曾赐虎符、玺书,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并下诏免除道院、道士的一切赋税差役。丘处机广发度牒,建立平等、长春、灵宝等八个教会,全真道在元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元太祖二十二年,丘处机于宝玄堂羽化,元世祖诏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加封“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后世称其为“长春真人”。
北宋的时候,双峰山曾建元庆观,是天师道场。元初的时候,在这里建长春观,明朝永乐年间和清朝康熙二十六年曾进行维修和重建,香火十分辉煌,当时被誉为“江楚名区,道子云集之处,黄冠皈依之所”。
长春观地处武昌要冲,清末太平军和清军曾三次争夺武昌城,长春观是大帅指挥部。因为太平军信奉基督教,视佛道二教是异端,所以把长春观给毁了。同治二年,龙门派十六代传人何合春自武当山来到这里,募得官员和士绅的赞助,得以文艺重重修长春观,仿的是明代建筑风格。
辛亥革命的策划者曾以长春观为掩护,在这里筹划起义事宜。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曾驻扎在长春观,这里成为前线指挥所。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也曾在观内暂住,邓演达在这里督战,俄国翻译家纪德甫也在这里殉难。藏经阁、来成楼和三皇殿都被炮弹击中,后来由省主席夏斗寅出资恢复原貌,后来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文化大革命中,长春观也不免受到冲击,神像被捣毁,直到一九八二年才重塑神像。
长春观的规模不愧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山门就很气派,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的牌坊式门楼,朱色墙体,屋檐是黑色的细砖,十分精美。洞开三门,殿内正中供奉的是王灵官,两侧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护法元帅。王灵官是道教护法神,司天上人间纠察一职,统领百万天将神兵。
建筑分左、中、右三路依山势而建,层层递进的建筑群体似乎是道观和寺庙喜欢的格局。中路当然是主体建筑,左路是斋堂、寮堂之类的,右路则是十方堂、经堂等。我们虽然看懂了地图,但是走的时候,一下子就走乱了。我们也不是求神拜佛的游客,倒也不以为意,随缘吧,走到哪儿看到哪儿便是。
玄品堂实际上是请香处,这是游客进入长春观的第一站。不过对于我们这些纯游客来说,直接就越过了。三元艺术走廊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今天铁将军把门啊。
往里走,一眼看到的竟然是藏经阁,感觉我们好像又走错了游览的顺序。既来之则安之吧,也没有必要回到大门口再走一遍。
藏经阁建得非常气派,五门六柱牌坊式二层建筑,后面的建筑悬着的匾额是“藏经阁”,但是牌坊的坟额上却刻着“道藏阁”,两侧分别镌刻“道尊”和“德贵”。明世宗的时候就珍藏全套明版《正统道藏》,解放前是全国唯一的四部之一。著名的音韵学者钱大昕慕名而来查阅《道藏》,在来成楼还写下了《三洞旋华序》。
王母殿前有一只墨绿色的铜钟,上面镌刻着两条金色的龙。殿内供奉西王母,尊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被道家尊为女仙之宗。两侧供奉的是九天玄女和地母元君。西王母又称王母、金母、瑶池老母、西池金母、龟山金母等,最出名的还是“王母娘娘”的称谓,这也是得益于《西游记》这部著名的小说。西王母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形象和信仰,是中国文化中的“千面女神”。作为女仙之首,由于西游记的流行,她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里可算不上好,被尊为女仙之首的西王母,还真有些冤枉。旁边的戒台有几幅彩绘,大概是一些仙家的传说。
全真龙门精武馆养生堂是二层的木结构的建筑,门两侧的柱子有一副对联,匾额黑底金字,我猜测可能有道医坐镇,可惜今天也是铁将军把着门。
道德经碑与二十四孝图是一块碑刻,《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教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家经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老子被奉为太清道德天尊,我们更熟悉的是他的另一个称呼“太上老君”。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的,收录了历代二十四个孝子的孝行,碑刻还是二十四孝之一“哭竹生笋”故事的发生地。不过因为看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对于二十四孝行其实还是有点大不以为然的。长春观西墙,就刻着完整的二十四孝图,我们也没有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