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泱泱的都是人啊!
当你随着人流从这个宽不足5米的村口走进去的时候,第一感觉就知道村子不大。果然这是个小渔村,是古代阿拉伯人后裔。这里的女人们头上戴着鲜花做的漂亮的簪花围,她们和惠安女、湄州女一起并称福建三大渔女,这里还有别具特色的民居“蚵壳厝”。
村口、村里的路边都有吆喝着“要不要盘头”的妇人,各式各样的簪花和民俗服饰琳琅满目。你可以花上40元,让当地的工作室把你打扮成蟳埔女郎,2个小时内任你摆拍。
据说,早期的蟳埔女从孩提起,就把头发留长,到十一、二岁将秀发盘于脑后,系上红头绳,梳成海螺状的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白玉兰、柚子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环,以发髻为圆心,圈戴在脑后,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俗称为“簪花围”。
接着在髻心周围、左右对称插上几支大红、桃红艳丽的簪花、绢花或鲜花,再插上金或银制成的双脚发钗或梳子。整个头上打扮得犹如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坛,美丽芬芳。每个蟳埔女头上的鲜花都争奇斗艳,让人移不开目光。
因此,蟳埔女日常所戴的“簪花围”头饰,也被称为“头顶上的花园”,也是非遗文化之一。
蟳埔女的“骨髻”保留了古代“骨针安发”的本意,是全国独有的“活化石”。
请看一组头上带花的女人们剥生蚝、制作头上花园的画面。
村子里随处可见中老年女子坐在板凳上,娴熟敏捷地用小铁锥撬开海蚵壳,取出生蚝,就是靠剥生蚝,每年也有几十万上百万元的收入,真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头上插花的女人们,是一部写给泉州湾的史诗。
自然环境造就了这里的特殊风土人情,过去,靠海而生的家庭里,男人出海打鱼,一去经年生死难测,女人们就在海边劳作,将海产品拿去市场上贩卖,天刚蒙蒙亮,就可以看见蟳埔女载着一箩筐的海物奔向各个菜市场。
渔女的生活大都是困苦艰辛的,因为生活在海边,以海为生,在大海边讨生活不比赶海那样浪漫充满惊喜,而是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美丽的容颜与娇嫩的肌肤也经不起如此这般年复一年的折腾,但即便再辛苦,无论是美丽的少女还是垂髫老人,白发苍苍还是忙于奔波,操持家务还是买卖糊口,蟳埔女依旧对美有着极致的追求,每天早上五六点,蟳埔女就会在村内的集市上排队购买鲜花,在头部装饰上大下功夫,然后戴着鲜花做的漂亮的簪花围,戴着丁香耳坠,穿着大裾衫、宽脚裤,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纵使生活给予她们诸多苦难,但她们生活的一点一滴总是浸润着花香,这是她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对美的追求的真实写照,扎好头发,戴满鲜花,再出发。
我问一位穿着棕红色衣服、正在剥蚝壳的大妈:“我可以拍拍你头上的花吗?”
然后我换着角度拍了好几张。
我又问:“你头上的鲜花每天都要换新的吗?”
在这个村子里走一圈,最多也就半个小时。见到这里的房子都是用蚝壳为墙,记得广州的沙湾古镇也有蚝壳做的墙,但只是一两处而已,而在蟳埔村,家家户户基本都以蚝壳为墙,成为蚵壳厝,在闽南地区,“厝”就是房子的意思。
蟳埔村蚵壳厝始建于宋末元初。当时,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大部分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然后再到北岸卸货。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则不利于航行,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浔埔海边。从古至今西南沿海都是海盗流寇攻击之地,元末明初,泉州曾数次遭遇劫难,先民无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捡些碎砖石砌成“出砖入石”的墙,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嵌饰在墙的外侧,这就是早期的蚵壳厝。
沿海一带的海风带有盐分,红砖易受腐蚀,而蚵壳墙体不易腐蚀,也不渗水,闽南俗话所称“千年砖,万年蚵”。而且那里的蚝壳很大,有的蚝壳有40公分之长,相当于你把自己的两个手掌合并那般大小。
这种“蚵壳厝”墙体如片片鱼鳞,构筑错落有致,简朴大方,很有明清建筑的素雅之风。
蚵壳厝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蚵壳厝有抗风防水、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墙体坚固的特点,适合海边潮湿气候环境居住。
蟳埔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颇具挖掘、整理、研究价值。正是有着和蟳埔女一样踏实肯干的泉州先民,充满智慧的蚵壳厝才能被发明并且流传保存至今。
小小的一个村落,每个角落都堆满了海蛎壳,在村子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可以看见辛勤工作的渔女。
蟳埔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生活习俗中留下了不少海洋文化的痕迹。蟳埔蚵壳厝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观,这种独特的闽南民居为海洋文化在当地的传播提供了历史见证,同时也成为闽南民俗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蟳埔村的墙上有蟳埔简介,其中说到蟳埔女的婚俗。
蟳埔女的婚俗保留着传统的闽南风情习俗,从订婚到结婚时,都要时时刻刻准备着鲜花赠给宾客,蟳埔女婚前,要准备一种自制的绣花鞋,鞋面用红布做,再绣上花纹,配串珠子点缀,婚嫁的衣服精致优雅。一切都准备好后,女子必须选在“半夜出嫁”。值得一提的是,蟳埔女的婚服一辈子只穿一回,婚后就收拾起来压箱底,直到走完人生路,才又穿着入葬。
在村中漫游,蟳埔女头上的花园与你擦身而过,蚵壳厝与你面对面、古榕树下拍张照、顺济宫古寺庙前的香火、古建筑的风姿都会因为你的特意或不经意的发现让你为它停留。
蟳铺海边,全是滩涂,渔船杂乱无章地停着,不少假扮的蟳埔女在岸边或在船边拍照,商业氛围很浓。
我在村子里转了三趟,最后在村里的一个小档口问年轻的帅哥,有什么吃的,他说有海蛎煎、粉面等,一碗粉要30元,不是嫌贵,而是我吃不了那么大碗的,只说放一点点米粉,一点青菜,一个鸡蛋,他说10元吧。
不一会米粉上来了,还是用很大的快餐碗装着,除了加了我要的青菜、煎蛋之外,还有几个小鱼丸,那鱼丸小而爽口,很新鲜,就像蟳埔女头上的花园一样新鲜。
惠安女、蟳埔女、湄洲女并称为福建三大渔女,这回我已经见识了两大渔女,她们美丽、善良淳朴、孝亲敬老、吃苦耐劳、拼搏进取、崇德向上,在她们身上几乎集合了所有中华传统美德,是八闽大地的民族精神之一,也是代表文化之一。俗话说“福建三大渔女,娶到一个你就赚大了”不是没道理的。
时间还在行走,泉州,也是,我也跟着时间的脚步行走,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