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带父母去哪里】细雨流光浔古镇不见当年四象荣

【带父母去哪里】细雨流光浔古镇不见当年四象荣

  • 2024-12-15 09:02:08

  • 南浔,不太记得来过几次,儿子小学低段的亲子游、携家属的工会活动,拉家带口的春节出行……除了中西合璧的古建筑,和刘罗锅同名的刘墉宅邸外,其他细节已模糊不清。2023春节,老爷子出院后依旧无力脚疼,以往健步如飞今夕却依靠拐杖支撑,家里的阿姨也因为阳了暂时停工,社区食堂春节停业,外卖太油,父母也不想我辛苦,于是就跟着大家庭一起出游五日。

    丽菁酒店是打前站的表哥表姐们选的,建造之人很是花心思:院子中间有大片的停车区域,房间格局和家具设计时尚又合理;标准间的床铺很大,供储物的柜子很多,连着柜子打造的书桌,看书写字舒适方便;房间的灯光不知道是原有还是改建的,颇为亮堂,很是喜欢;房间里的插座不但多且位置合理;走廊上有很多可供客人们小憩见客的沙发小几,很合适我们这种大家庭出行,老人们聊天,孩子们玩桌游,不过要是不包层,还是需要注意控制音量,会吵到相邻房客的休息。

    从酒店步行到古镇正门有点路,尤其是在古镇里逛得累了,再走回来不太可行,开车出行可以让老人把脚力用在逛景点上。景区门口就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车位宽敞很好停。前不久南浔宣布景区永久免费,过年期间原来收费的几个宅院景点也免费了。

    初一,下午出发,1.5小时到达,晚餐后夜游古镇。正大门门口有两只很大的兔子灯,不似老式的花灯,做工细致且造型卡通。细如牛毛的小雨时不时飘过,小心的搀扶着母亲踏步青石板。

    夜晚古镇热闹不减白天,翻过几座石板桥,母亲看着路边的街铺回忆着出行记忆和购买的物件,小莲庄的花园、中西合璧的舞厅、四象家的高墙……泡脚的木桶、苏绣的扇子……我自叹不如。看好离入口较近的咖啡吧,有着大幅的落地窗,想着明天带腿脚不便的老父亲来坐。

    初二,吃好早饭,蒙蒙细雨,儿子一辈的生物钟都自带无早餐模式,一日三餐分别是:中餐、晚餐、宵夜,如果非要去纠正,那就是自讨没趣。如果说青春期最好的教育是“闭嘴”,和成年孩子相处的最佳模式是“看的过去”和“自嗨”。妯娌们相约去古镇,纠结要不要带长辈一起去,然而父母兴致很高于是便开车前往。妯娌们下车后前往里街深度游,我们仨本来就没打算走远,直奔昨晚看好的咖啡吧“只壹”,这名称总叫人想反过来念,进入大门后翻过小桥就是,我们是第一桌客人,二楼靠窗的位置,发呆、聊天、俯瞰人来人往的街道和船来船往的河道。

    看鱼鹰神气的站在船沿,载着或是满仓或是三五闲适游客的小船晃悠而过;抬着老人的一家人熙熙攘攘的翻桥而行,赞叹孝顺的娃真多;举着黄色、蓝色小旗的导游带着大批的老老少少时不时的填充了整条沿河小路。咖啡很香,妈妈的美式加上果糖糖浆,很香,我和老爷子的燕麦拿铁、奶香拿铁温润细腻。南浔的区域规划和管理颇为前瞻,在物价上也够大气,停车区域充沛,收费前2小时也只要5元。景区里的面条、咖啡价格稍有上浮,亦在合情理之间。

    初三,很少能一觉睡到8点才自然醒,阳光灿烂,中老年组集体行动,9点不到,正门口的停车场已经进不去,需要在门口把老人们放下,司机们把车停到面对的停车场再走过来。能走走的老人们去稍远些的张氏旧宅、刘氏梯号等。不能走的继续进门、翻桥,爬上“只壹”二楼座位,中国茶和咖啡各取所需。

    大幅的落地玻璃,让整个人都沉浸在阳光里。看古镇的流光溢彩热闹非凡,感受这人间的烟火气。

    初四,自然醒,起,东方既白,天寒地冻,不敢带老人外出,二人驱车古镇,牌坊前的兔子灯还有一盏亮着。

    踏青石板砖,看拱桥倒影,拂雕花窗榭、穿檐廊拱门,流连美人靠……

    清净的街巷时不时有早起的店家拆开一扇扇门板,双桥交汇旁边的面店已是热气腾腾,点了一碗招牌的双浇面,就是两种浇头的面条,一块酥肉一块爆鱼。看不懂什么叫爆鱼,我还没问老板就解释,就是酥鱼(熏鱼),咸里带点甜味,是我喜欢的味道,面是细面,先生喜欢。

    8点以后,景点开放,可以进富商宅邸院内参观,张氏旧居,成片的串串红灯笼丈量着高墙,广场般大的庭院,每间房都如同一大平层般宽敞,矗立高耸圆柱的厅堂讲述着主人昔日的辉煌。

    有趣的是中式和西式的装饰穿插着来,走入雕梁画栋的庭院,一回头确见西式的玻璃门窗,走进铺着西式地砖壁炉的房间,抬头却见中式的假山和亭阁。

    刘氏梯号,在中式建筑里不但有西洋地砖、玻璃等装饰,还有西式庭院,如果说厦门大学里的建筑是“穿西装戴斗笠”,这些个宅院就像是“旗袍里面穿裙撑”。

    色彩也不仅有中式建筑的青砖白墙,也有西方建筑的斑斓绚丽,橘黄色的外墙小楼在古镇中十分标新立异。

    中国人讲究低调、谦和,“小莲庄”是谦虚了,十亩荷塘怎么也和小字搭不上边,但因主人仰慕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湖州莲花庄,而自名“小莲庄”。

    虽是满池残荷在寒风中矗立,遥想夏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定是十分壮观。

    嘉业藏书楼不仅有楼,楼前还有大片池塘、假山、草地,古人智慧,学习之余不忘运动和护眼,祖宗之智不可废也。

    9点不到,游客慢慢增加,管理员门支起围栏分流人群,擦肩而过的导游高喊,九十九团跟紧啦……扑面而来的成群结队的人流避之不及,见状赶紧撤离。气温依旧很低,不适合老人外出,阳光洒满酒店房间,伴随着空调暖烘烘,陪老人围炉话家常。

    午休自然醒,阳光明媚但温度依旧很低,大风阻碍了带老人外出的念头,想走到景区买点老爹认可的袜底酥,老爷子挑剔的很,吃过心仪的口味,其他的不能将就。酒店出发,从适园路进入江南水乡一条街,看见小河,再沿着河边向东走,免票以后,卡点和围栏都拆除了,古镇四通八达,步行导航不一定能规划出最近线路,但居民区的街道相连风景点步行街,移步换景,走进弄堂或是翻过桥就遇见。景区外沿的小路上也零零散散的走过一波波挤不进去的外溢人流,远处见拱桥上全是人,逆流而上,从巷子里看街道,终于见识传说中的人头攒动,于是望而却步、打道回府。一则是根本挤不进去,二则是估摸着到了地方排队也要好久。回程路过江南水乡一条街上做南浔糕点的店家,传统,老板不急不躁的悠然手作,看着亦是风景,煞是诱人,东西好吃却卖的便宜。

    初五,依旧早起,朝阳在古镇的屋顶上镶了一层金边。

    开车前往百间楼民居群。这是明朝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而修建,琵琶式封火山墙、三叠式马头墙,骑楼建筑也颇为多变,有的有美人靠,有的带圆栱门,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这么一个小水榭,可以淘洗,可以观景。

    水榭凭栏倚娇俏,要看层峦叠嶂的古民居群落还是要到这里,沿街院落多数都被开辟成民宿。

    游客若行程匆匆一般只选小莲庄等名人故居,这一片则少了些喧嚣,是个可以安安静静看风景的地方。

    水面和街道的的距离贴的很近,连河道里院落的倒影都显得宁静许多。

    我的相机总拍不出我眼睛看到的美丽,赞叹之余就尽量多看一会。这天是要返程,怕老人心急归家,不敢久留,再贪婪一撇,无限留恋恋。